文章正文 < 中草药种植 < 中草药公益网 : 当前
文 章 推 荐
天麻种植技术

来源: 中草药栽培技术指南 类别: 中药

[草药产地]

主产于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陕西、贵州;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。以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的产量较大,品质较好。销全国,并出口。

[植物栽培]

喜凉爽湿润气候;以疏松肥沃的重砂质壤土或砂砾土为宜。

天麻无根无绿叶,不能营自养生活,必须与蜜环菌、紫箕小菇等真菌共生,方能正常生长、发育和繁衍后代。因此,培育天麻必须培养好菌床,创造有利于天麻生长的条件,才能取得增产效果。

蜜环菌为一种兼性寄生菌,菌丝白粉色,菌索幼时为棕红色,先端白色,老化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,在夜间常见到菌丝、菌索发光。子实体伞状,蜜黄色,菌柄有环。它腐生或寄生在多种的植物上。在土壤温度20℃左右,湿度60%-80%时,能正常生长繁殖。

天麻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需4-5年。根据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,从块茎形态上可分为四种: 箭麻(禾麻,长4-12cm,直径2-7cm,皮黄白色,马尿腥味,有明显环节,并有膜质鳞片。顶生红褐色混合芽,俗称"鹦哥嘴"。芽有7-8鳞片,能抽茎开花,尾部有原母子白麻长出的第一节腐烂的脐状痕迹)。白麻(白头麻,长2-11cm,直径2-3.5cm,顶芽不明显,且仅有圆形生长锥,不抽茎开花),麻米(长2cm以下的小白麻),母麻(母子,箭麻抽茎开花或白麻发出新天麻后衰老的麻体)。

天麻主要用块茎无性繁殖。 ①培养菌材: 在产区可挖取附有蜜环菌的半腐性树根、树桩等野生自然菌材,或利用伴栽过天麻的旧菌材,作为菌种,扩大培养。培养菌材一般在3-8月,培养所用的树材,以槲栎、栓皮栎、青冈、板栗、冬瓜杨、牛奶子、野樱桃、花楸树、桦树等多种阔叶林树种为好。将砍下径粗7cm以上的新鲜树枝(不去树皮),截锯成长70cm左右的段木,每一段木用刀多处砍伤至木质部,称为"鱼鳞口"。培养方法有堆培法、窖培法及固定菌床法等。选择温暖潮湿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砂土处堆培,先平整土地,然后将段木排铺一层于地面,段木之间的缝隙用土填实,撤上菌种或铺上小段菌材,并洒淋清水后撤少量枯枝落叶,然后再铺第二层段木、菌种,如此层层堆积至60-70cm高,最后盖土10cm,再用草覆盖。在无遮荫空旷地可挖土作窖进行窖堆,方法同推培法。堆培或窖培的菌材作伴栽天麻用。固定菌床法,它是将培养菌材与栽培天麻相统一的方法,在培养菌材时,已安排栽培块茎(种麻)的位置,将排铺的段木之间距离扩大2-4cm,并在间隙中排放小段菌材,一般窖培或堆培1-2层菌材,只为伴栽天麻作好准备。 ②种麻: 以中等大的块茎(白麻)或小块茎(麻米)作种为好,其繁殖系数、产量最高,如用小箭麻则需去净顶芽。 ③种植方法: 冬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,春栽在3-4月。穴栽: 穴距30-50cm,穴深30-40cm,穴的大小应根据地形和菌材的数量而定,一般长度70cm,宽50cm。铲平穴底,先铺上3-5cm厚腐殖土,将培养的菌材横铺于穴内,菌材间隔2-4cm,用土填满空隙,使菌材半埋,卤材之间及菌材两端均可平放种麻,每根菌材可栽种麻8-10个,与菌材紧靠平行,上盖本±10-14cm,并撤上枯枝落叶,每穴放菌材5-7根,堆放一层或两层。采用固定菌床法时,小心从固定菌材培养窖中取出上层菌材与泥土,谨慎扒开下层菌材间隙,裁放种麻,然后依穴栽方法栽种第二层(上层),栽后覆土。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,防止野鼠、蛴螬、蝼蛄为害。

天麻的有性繁殖: 4-5月准备树叶菌床,培养天麻种子萌发的共生菌及蜜环菌菌材,方法类同固定菌床法,但窖内段木间距缩小为2-3cm,除了撤上蜜环菌菌种外,须铺上一层青冈、槲栎、猴栗或碎细蕨根等落叶,然后结合覆土再行排铺上层段木及菌种,再用树叶覆盖,洒水后盖上泥土。7月中下旬经人工授粉后果穗下部蒴果开裂时剪下果穗,抖出种子立即播种。播时揭开菌床,取出窖内上层菌材后,用干净毛笔蘸种子后均匀播在树叶上,然后播种第二层,播后恢复原状,盖上土与树叶,经常浇水保湿,次年10月下旬后挖收块茎,再行种植。

[采收加工]

冬、春两季采挖,冬季采收的为冬麻,体重饱满质佳;春季采收的为春麻,体松皮多皱缩质次。将挖出的箭麻(块茎)洗净,擦去粗皮,及时浸入清水或白矾水,然后捞起,入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为度,如煮后出现天麻膨胀,需趁热用竹针穿刺放气后压扁,摊晾于通风处至半干,再晒干或微火烘干。

[中药炮制]

1.天麻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黑色泛油者,大小个分开,浸泡至3-4成透时,取出,润软,或蒸软,切薄片,干燥。

2. 炒天麻 先取麦麸撤入热锅内,见冒烟时,投入天麻片,用文火炒至黄色,略见焦斑时,取出,摊凉。或用清炒法,炒至黄色,略见焦斑时,取出,摊凉。每天麻100kg,用麦麸10kg。

[中药贮藏]
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其他文章
 · 延胡索种植技术 目录